东海之滨,侨乡学村
集美街道岑东路115号
一方名为“八音楼”的古厝悄然新生
九十七载光阴漫过
当年嘉庚先生为集美学校教员所筑的寓所
今日变身嘉庚书房
——书香集美最温润的印记
展开剩余78%“八音楼”何来?原是2排4座8套寓所,依古乐八音材质——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命名。步入这西式尖顶、嘉庚瓦覆顶的小院,罗马柱静默如旧,时光仿佛凝滞。然内里气象已焕:昔日静室,已化作点亮心门的书灯,甚至曾昼夜长明。自助阅读区无人值守,书册却自有其生命的流转。
八音楼里的嘉庚书房。
我挂职参与的首个会议,竟因“甜蜜负担”而起——读者抱怨书房座位被人久占,桌椅难求。发起方、主承办各方聚此,商榷解法。事关书院等此类会议,此前工作中也参加过不少,多虑如何引人流、免空置、增效能。好奇趋步嘉庚书房,竟见周中午后四时,桌椅几无虚席,或展卷,或伏案备考,空气里唯有书页翻动的细响。
鸟瞰八音楼里的嘉庚书房。
“跟不少读者都有比较深的感情了。”管理员老郑感慨道,这人众入馆细无声、唯余书香扑鼻之境,恰是人间至美图景。开馆以来,40余万人出入于此,5万册书籍流转不息,180余场阅读活动在此生发。寻常巷陌,竟成精神朝圣之地。
安静阅读是嘉庚书房里靓丽的风景。
嘉庚先生兴学之魂,于此有了具象依托。书房非仅为藏书之楼,更似一座精神熔炉:熔铸“小水滴成长俱乐部”里父母共读互学的热忱,书香为媒,悄然赋能社区家庭;锻造“嘉庚书房讲堂”上理论轻骑的宣讲之声,思想火花穿透日常。当集大学子在此党史学习、红歌合唱,昔日校主“教育兴国”的宏愿,便在一代代青春血脉里悄然复活。
浔江蓝,嘉庚红
集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
入驻八音楼
与嘉庚书房阵地共建
孵化出“嘉”风传颂队、
嘉庚文化志愿服务队等
挂职工作二入嘉庚书房
是为鼓励肯定这些志愿队伍
说,嘉庚书房和庭院广场,时常被各种活动的笑声包围,它活化了传统文化的传承,让书香延伸百味。瞧,那场亲子活动中,龙舟模型最后一块嵌入卡槽,船体终成。
暑假来临,嘉庚书房里的儿童阅读区。
这小小仪式,岂非百年嘉庚精神的当代续接?那精神是八音共鸣于今世的美妙,是昔日校董陈村牧先生居此旧影与今日清朗书声的重叠。
于此间
指尖所触,岂止纸页?
更是一种以书为舟、
以文化为桨的集美决心
嘉庚书房所在,早非几座孤楼
它是学村为时代燃起的长明灯
以书香为引
令嘉庚先生“诚毅”之魂
在全民阅读的浪潮中生生不息
※ 编辑:胡婧 ※ 校对:李嘉强
※ 审核:陈文强 陈祥旺
发布于:福建省米升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